伤寒论中的一方,具有温经散寒养血

当归四逆汤具有温经散寒、养血通脉的功效,此方剂出自《伤寒论》,其条文说:“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者,当归四逆汤主之”。手足厥逆,也就是手足寒凉。究其原因是因为阴寒阻碍阳气,血脉的流通,温阳功能闭阻,不达四末,阴阳不相顺接,从而导致手足厥冷,表现为四肢麻木,疼痛,青紫,冰冷等。

对于上文的说法,究竟怎么理解呢?手足厥寒的原因很多,少阴阳虚可导致手足厥逆,如四逆汤证。还有热厥,是热邪内伏,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,它的病因是热邪,故为热厥。如《伤寒论》说:“伤寒,脉滑而厥者,里有热,白虎汤主之”。气郁不能宣通,导致阳气内郁,不达四末也可导致手足厥逆,如四逆散证。此证为阴血不足所导致的手足厥逆。从脉象上可以鉴别,“脉细欲绝者”,微主阳虚,细主血虚,给手指的感觉极细,如同丝线,这就提示了阴血的不足,阴血不足,脉管内的血液必不充盈,故见细脉,血虚四末失养,从而导致手足逆冷。对于此证的治疗宜养血散寒,温通经脉。

当归四逆汤的组成为当归(三两),桂枝(去皮,三两),芍药(三两),细辛(三两),甘草(炙,二两),通草(二两),大枣(擘,二十五枚。一法,十二枚)上七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本方证多由营血虚弱,寒凝经脉,血行不利所致,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,寒邪凝滞,血行不利,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,营血不能充盈血脉,遂呈手足厥寒、脉细欲绝。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、踝不温,与四肢厥逆有别。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,倍大枣,加当归、通草、细辛组成。《医宗金鉴》说:“倍加大枣,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;减去生姜,恐辛过甚而迅散也”。

方中当归甘温,养血和血;桂枝辛温,温经散寒,温通血脉,为君药。细辛温经散寒,助桂枝温通血脉;白芍养血和营,助当归补益营血,共为臣药。通草通经脉,以畅血行;大枣、甘草,益气健脾养血,共为佐药。重用大枣,既合归、芍以补营血,又防桂枝、细辛燥烈大过,伤及阴血。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。全方共奏除寒邪,振阳气,通经脉,温手足之效。故许宏《金镜内台方议》说:“阴血内虚,则不能荣于脉;阳气外虚,则不能温于四末,故手足厥寒、脉细欲绝也。故用当归为君,以补血;以芍药为臣,辅之而养营气;以桂枝、细辛之苦,以散寒温气为佐;以大枣、甘草之甘为使,而益其中,补其不足;以通草之淡,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”。

四逆散、四逆汤、当归四逆汤相比较,三方主治证中皆有“四逆”,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。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,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。其主要以柴胡证为主,侧重于气郁不舒,见有全身不凉,唯独手冷特别明显,不容易出汗,妇女经前反应较明显,容易乳房胀、腹胀、胃胀等,此证在年轻人中极为常见;四逆汤的厥逆是因阴寒内盛,阳气衰微,无力到达四末而致,故其厥逆严重,其以附子证和干姜证为主,侧重于脾肾阳气大虚,见有全身畏寒汗出,精神极度疲乏,衰微欲寐,容易腹泻清稀,脉微欲绝等,在久病大病重症中较为常见;当归四逆汤的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,寒凝经脉,血行不畅所致,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,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,以当归证和桂枝证为主,侧重于正虚寒凝经络,以肢体关节沉寒痼疾为主。

总之,本方用于血虚寒厥证,一般认为本方是治疗冻疮的专方,运用此方治疗冻疮、下肢关节疼痛等,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,或腰、股、腿、足、肩臂疼痛,口不渴,舌淡苔白,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为辨证要点。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、无脉症、雷诺病、小儿麻痹、妇女痛经、男子寒疝,肩周炎、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的患者。若妇女经期腹痛,及男子寒疝、睾丸掣痛、牵引少腹冷痛、肢冷脉弦者,可加乌药、茴香、良姜、香附等以理气止痛。另外,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,乃寒邪在胃,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oxkv.com/wahl/1758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